京师的正常运转,全赖着大运河的维系。这条命脉堵住了,京师也就离危机不远了。
宋大人。
不敢。
邱子晋招呼县令坐下,对方谦卑地摆了摆手,不敢与邱子晋和万达两人争坐。
官场只看官阶大小,莫说这宋大人今年五十,哪怕他七十了,在二十岁不到的上官面前也只能站着。
今年的御窑烧的如何?负责御窑烧制的督办又是哪一位?
景德镇作为大明皇家御用瓷器的供应地,除了本地大量的民间瓷窑,更重要的是所谓的御窑和官窑。
其中位于珠山的御器厂,负责皇家瓷器特供,官窑中有所谓的督陶官,即督造陶瓷烧制的宦官和工部官员以及部分地方官员。
大人,下官在此。
跟在县官身后的工部虞衡司郎中出列,对着邱子晋和万达行礼。
听说这位巡抚大人莅临,整个景德镇的官员们都活动了起来。自然也包含负责御器厂和御茶园的大小官员,今天一早就集合在邱家宅的牌坊下,一路跟随,就等着上官召见问话。
你是督陶官何瓛?
邱子晋看着眼前这个留着一把胡须的中年人问道。
正是在下。
这位督陶官姓何名瓛,松江府华亭县人,在此任职已近三年了。
邱子晋离开家乡之前他还未上任,不过这一路上也听说过这位何郎中的官声。
他为官清廉,体恤窑工,在当地颇有人望,深得当地陶工们的爱戴。
何郎中为民造福,本巡按早就耳闻。
大人过奖。
督陶官只负责御窑造办,不理其他俗物,能做出这样的口碑,实属不易。
督办太监又是谁,今日为何不在?
邱子晋看了一眼他身后带着的两个陶工,感觉有些不太对劲。
太明特产,督办太监和守备太监的权利凌驾当地官员之上。这种场合按理说那位公公应该出来露个脸才对。
何况这里站着在内侍圈里口碑一流的小国舅万大人呢,不出来拍拍马屁简直对不起宦官两个字。
这
何郎中眼神飘忽,明显有些为难。
但说无妨。
万达在一旁说道。
梁公公他有事回京城去了。
何郎中说完,深深地低下头。
回京城?难道是御器厂发生了什么大事,需要回京上报?还是宫里内府出新的样式了么?
这两年景德镇的陶瓷烧造技术突飞猛进,有一种成形与宣德年间的斗彩瓷,在最近深得陛下和娘娘的喜爱。
邱子晋以为是宫里新做出了花样需要景德镇御窑这边烧造,故而将督造太监招了回去,心道这也是常事。
万达日常出入昭德宫,对于他姐夫满身的艺术细胞也是长期进行过沉浸式体验的。之前在歙县的县衙里,不刚还体验了《一团和气图》的威力么。
万达也认为恐怕是他姐夫又想出了什么新的花样,或者爱妻毛病又发作了,想着给姐姐或是小皇子特意烧一套瓷器之类的,所以让内府八局的造办把那位梁太监给招入内宫了。
之前御窑厂里烧制出了一批窑变的瓷器,梁大人特意送到京师去了。
何郎中见隐瞒不过,只能实话实说。
如今算来,已经走了一个月有余了。
窑变?何大人,窑变的瓷器虽然珍贵,但是作为贡品上供是否过于不妥呢?
邱子晋眉头一皱,语气也变得强硬了起来。
什么情况?什么叫窑变?为什么不妥?
万达对这些瓶瓶罐罐完全没有研究,不解地拉了拉杨休羡的袖管,低声问道。
制作瓷器,除了有培泥的配比,塑形,上釉等等工序之外。最重要的就是火候的掌控。
杨休羡凑到他耳边解释道,窑变就是火候出问题了。
那不就跟我做菜一样?
万达心想这个我熟。
这做菜也讲究食材的来源,刀工的好坏,不过最考验厨子的还是对火候的控制。这种手上的功夫,除了不断磨练,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。
当然不一样,灶火说到底是人可以控制的。但是窑火的变数可就多了。变得好,得火气之精华,烧制出的瓷器流光溢彩,光怪陆离。变得不好,就是所谓的死器,釉色黯淡不说,可能整个胎器裂开,导致之前数日乃至数月心血全部白费。
杨休羡补充说道。
若遇上太监催工,京师那边等着这批器物进贡使用,那真是要逼死人了。m.024Lqt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