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变明

第二百五十八章皇太极!


皇太极来决断吧,而多尔衮唯一期盼的是,他这位同样算得上是才智之士的皇兄,能够发挥出他争夺皇位时的才能,做出正确的判断吧……
  其实多尔衮还不知道,皇太极要做出正确的判断,远远要比他想象中的还要艰难!因为此刻我大清国内部,也并不太平!一支敌后武工队,一支海上游击队,正活跃在辽阔的白山黑水之间!
  而且这支杨山芦早就埋下的棋子,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!甚至他们还有具体分工!
  具体来说,以李定国为首的敌后武工队(都是清一色的马军),就是负责在内陆烧杀!例如看见小的鞑子部族(千人左右的那种),那就直接上去掀翻他!
  杀光他们的牛羊!烧光他们的粮食!乃至那种能够应征入伍的满人也不放过!(砍掉一只手!但留下一条命,不可否认手段略有残酷!但是在民族危亡,国家大义面前,李定国、刘文秀等人愿意背负起这个骂名!)
  如果遇到大的部族,上万人的那种,那就绕过去(不论敌后武工队还是海上游击队,都有接近二千人的实力),而在鞑子境内,依然还是以小部族为主的,所以在敌后武工队出击的短短几天以来,已经有三个满人的小部族灭亡,把个皇太极弄得焦头烂额,苦不堪言啊……
  而以老将金日观组成的海上游击队呢,则是依托渤海湾这个沿海,频频向鞑子靠海的堡寨发动攻击!(就像目前被鞑子控制的塔山,杏山,松山等诸地堡寨,例如有名的大凌河堡等等)
  作战方式则同样是欺小扰大(好保证自身的兵力不遭到削弱),对于那些弱小的,驻军只有数百的军堡,那就毫不客气的直接拿下,然后解放出更多的阿哈(也就是奴隶,大多是历次入关之战中,被鞑子掠到关外的汉人,还有朝鲜人等),一起来造反!
  而对于那些实力强大的军堡,则是以骚扰为主,反正我大清‘陆战无敌’,海战狗屁!所以根本不用担心的,真要是惹得鞑子急眼了,派兵来追,俺就拍拍屁股走也!你能奈我何!
  所以这样一来,两路奇兵发动之后,我广袤的大清国境内,那是处处烽火,硝烟遍地啊……那些求援的文书,都要把皇太极的御案给堆满了!
  而更要命的是,尽管意识到了事态的严峻,可是皇太极却根本没有兵力可派的……十万大军已经去征战明国,哪里还有兵力可派呢?就算是他手中仅存的两黄旗兵马,很是精锐,可那是要拱卫盛京(鞑子的伪都,等同于大明的京城),确保绝对安全的呀……
  所以说,眼下皇太极已经焦头烂额,在接到了多尔衮的求援信,要求增兵三万之后,他脑袋都大了一圈,将面临的是同样两难的考验……
  不派兵,维持现状,现在能过下去,但是日后嘛,我大清国堪忧啊!派兵,消灭掉玄甲军这个心腹大患,但是我大清同样也将打残,男人都绝种了!日后也同样堪忧啊……
  *******
  辽东,盛京。
  盛京原来是大明的沈阳,崇祯七年被后金攻占后,这里就作为了大清国的伪都,并修建了不错的皇宫,皇太极就在这里登基称帝。
  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,皇太极这个人物还是相当厉害,有谋略,和他的老爹努尔哈赤相比,他调整了对于汉人的政策,不再大肆屠杀,而是相对柔和许多,从某个方面来说,缓和了国内的民族矛盾,让辽人的起义不再变得那么频繁。
  又例如他重视农耕,他称帝后把保护土地牲畜作为法典确立下来,他规定地里庄稼不准偷损,母猪,母牛不许杀,并且几乎每年都把督促耕种作为重要活动,满清入关前一般不缺粮食,和他的这种努力有直接的关系。
  另外皇太极还改进了国家的机构设置,后金时代是没有监察机关的,皇太极登基后就成立了都察院,监察百官,进一步加强了对于整个大清国的控制,除此之外,在他统治期间,满清的铸造工艺水平也有所提高,例如盛京城中著名的实胜寺,就有一口重达千斤的大钟,显示了冶铸业的发达。
  不过就算这样,此时在皇宫内,这位被后世满遗鼓吹为千年一出圣宗的皇太极,心情却是很不好的……因为从今年开始的这场特大旱灾,不仅对于大明,对于满清来说,同样是一场大灾难!m.024lQt.cOm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上页 变明下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