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十国千娇

十国千娇 第215节


    “确实不透气,我戴着都不太舒服。”郭绍便跟他去看。

    只见另一间作为仓库的房间里放着各种甲胄,门口还有个看门的小吏,大概管理进出的东西。一副木架上挂着一副甲,胸、臂两样没什么变化,头盔和肩甲稍有改变。那头盔用两块甲以铆钉连接,上面的铁板压着下面的,中间透气、但连接处是两层,不容易被兵器插进去;冒顶上的模样也作了些改动,还插了根羽毛,看起来确实好看多了。

    昝居润道:“下官观阵,觉得衣甲好看一点,整容更威武,将士士气也更高。还有这肩甲,这样做更便于活动。”

    郭绍细看了一番,忍不住回头看了昝居润一眼。活动部位的锁子甲加厚,也连接在了板甲上,如此一来,将士能直接穿,不用内外两层,减少了重量。郭绍看得出来,这副甲,最费事的不是成块的板甲主要部位,反而是哪些连接部的锁甲、比如裙甲;当然板甲消耗的铁会多一些。

    果然李芳说道:“锁甲费力又花钱,上面几十座作坊,都是造锁甲的,下面只要十几座大锤作坊就够。好在内库拨钱大方,有钱哪能找不到人哩。”

    郭绍道:“李署令挺会找人。”

    李芳道:“造甲大匠不多,下官出钱让大匠带徒弟……太后的钱。”

    第四百零一章 感谢天

    官吏们要款待郭绍,被他拒绝了。郭绍对那等场合并不热衷,以前去地方节镇也不过是为了应酬;而现在他不需要给下级官吏面子,可以选择自己的喜好。

    一行四人骑马离开了造甲坊,不一会儿就看到了一处没有城墙的市镇。远远看去,就好像军队走到这里扎营搭的帐篷一般,大片的简陋房屋。

    但是等郭绍等人走近了,才看到那土路上十分热闹,卖东西的、酒肆、摆摊的人非常多。街边还有卖艺的人,一群人在那喊:“好!好……”闹哄哄一片。带着高筒帽脚蹬皂靴的官差也在旁边瞧着,开封府的官铺已经设到这里来了。

    农耕时代,除了城池,很少见人口集中的市镇,人口都是分散在各地绝大部分人以种地为生。所以这等地方是比较少见的。

    符金盏很有兴趣地看着周围的景象,此时显得十分高兴。在郭绍看来普通的地方,但对她却是十分新奇有趣,显然符金盏这样的人是不会出来逛街的。

    郭绍牵着马和她并肩而行,随口说道:“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地和庄稼地,几个月才忽然出现的市集。造甲坊有官吏、工匠和杂工,这些人能从朝廷拿钱,但不会再去种地;他们衣食住行就要用钱来购买,市集就是这样带动起来的。咱们从蜀国拿回来的钱,不仅养活了官员和将士。如果手工业、商业继续发展,会带来世面的繁荣。”

    符金盏倾听着郭绍的描述,微微侧目,节奏舒缓地轻声说道:“官员的奏疏里,都会建议鼓励耕种,才能减少饥馑。这么多人不再种田了,但他们的衣食还得靠农夫种田。”

    郭绍道:“朝臣的观念不一样,他们这样上书也没说错。”

    “观念……我想听听你的观念。”符金盏笑道。

    郭绍想了想:“除非耕种太缺劳力,否则多少人从事耕种并不会影响粮食产出,决定粮食产出的因素是耕地面积和亩产量。人无论在干什么,都要吃饭,消耗的粮食重量大抵也不会变。

    如果不考虑天灾人祸,一部分不种地并不会影响百姓的饥寒;相反,这些从事手工商业的人也会创造价值,制造出工具、更好的物品,提供便捷的服务。更好的工具和劳作方式又会反哺种地产出。”

    符金盏道:“自古都是重农轻商,郭……夫君的说法倒是有点稀奇。”她叫出夫君两个字时,声音变小,脸也红了。

    郭绍道:“粮食不够,应该管的是耕地上种什么,商业的利益刺激可能会造成诸如一些问题,比如人们拿种粮食的良田去种桑树做丝绸……有活力和前途的文明是扩张性的,如果咱们粮食不够,但武力和社会先进,可以向外扩张获得粮食进口或者占用别处的耕地。”

    他又道:“唐诗里不是有‘朱门酒肉臭、路有冻死骨’这话,要是朱门多M.024lQT.cOM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上章 十国千娇下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