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恪亲自到金陵城的城门,等她入城。见到车后,召应恪秘书撑着伞,为他打开车门,他带着周身雨水的气息,坐到后排。他低声问:“少将军知道吗?” “发了电报给他。”她轻声答。 轿车驶过正阳门,她仰头看金陵雨幕里的这道城门:“这是什么门?”寻常人不大关心这个,但她自幼就喜好城墙、城门这类东西。 召应恪透过满布雨痕的玻璃车窗,也看那道门:“正阳门。” 金陵竟也有同样的一道正阳门。 泱泱大国,数千年历史,国都数迁。而正阳门究竟有多少个,谁认真数过。 “南京想撤了东北军统帅的职,华北的将军们都在反对,怕是撤不成了,”召应恪为她简短说着京城局势,“你回北平后,东北军还在那里。但郑家不在,他们在东北军下令不抵抗后,就脱离大军,留在东北抗日了。” 情理之中。郑家三小姐一看便知是如此的人。 “南京还是坚持围剿红区,放弃了东三省,”召应恪又道,“谢骛清那边,怕一时顾不上你。今日你回华北,别说是他,就连我都不一定能照顾到。你在上海,离金陵近,我尚有法子斡旋。你回华北,只能靠自己的人脉和手腕了。” 他见何未不语,担心道:“这几日全是平津两地的老军阀,还有老政客们求我安排南下,倒是只有你,想北上。” “我也没料到,会中途北归。” 就如同,从未有人料到,真有日军侵华,国土沦丧之日。 “哥哥当年说,”何未看着远去的那扇属于金陵的正阳门,“‘看二叔他们,面对的是八国联军,眼下至少没外敌了’……”她轻声道,“他说这话的时候,一定想不到,他离世之后的局势会更差。” 二叔那代,不堪受辱的历史是八国联军侵华。对哥哥来说,就是租界遍地。 而到了她这里,从未想过,会有东三省沦陷之日。 “少将军在南方,你这一次北归……”召应恪没说下去。 这一回放弃南下时机。两人再见,何其难。 “也不止为了航运。东三省再往下,就是长城了,”她的上半张被黑色宽檐帽遮挡着,看不清双眸,“长城内,便是北平。北平是我的故乡。他会明白,我为什么回去。” 就像不抵抗的军令后,选择留下,守住东三省的军人们。 故土难离。故土逢难,更不能离。 第60章 雁归万重浪(5) 列车驶入北平,站台上拥挤着欢迎的人群。 她撩开窗帘,看外头浮动的人潮,在黑礼帽、军帽和深褐色瓜皮帽当中,飘着的小旗子上写着某老派军阀大名。 “这半个月,入京的老军阀有不少,都想在华北,在北平东山再起。” 关外沦陷后,南京那边换届频繁。 蒋汪和孙先生的儿子轮番上台,争斗不休。华北这里,成了老派军阀的栖息地,家国有难,有人筹谋救国,有人图谋找寻机会、重新登上历史舞台。着实热闹。 站台上除了迎接旧军阀的,还有东交民巷日领事馆的人,接站日本侨民。 几个穿着木屐和服的中年男人依次下了火车,迎上站台迎接人群的注目。南京政府的妥协退让,助长了那所谓的大和民族自豪感。在火车的餐车上,何未曾听到日本人的欢呼庆贺,同在一列火车上的乘客面色难看,却无能为力。 政府在妥协谈判,军队在撤退放弃。平民空有一腔悲愤,无处发泄。 斯年看在眼里,把有关文人怒斥南京政府,还有东北民间组织抗日的报道一一收集,夹在本子里。她问何未:“谢少将军一定会抗日的,对不对?”m.024LQt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