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常说“弱国出强将,强国无名将”并不是没有道理。 弱国想要以弱胜强,那自然是统军将领要有高超的能力,甚至是国家要进行“造神”运动,哪怕是没有名将也会吹嘘出名将来,那是为了带动军心士气。一般情况下以弱胜强也的确是会得到崇拜,要真的有谁能打几场出色的战役,名将的头冠本人不愿意伸手也绝对有人主动将其戴上。 强国并不是说出不了名将,就是强国给名将出现的空间真的要比弱国少很多。那是强国本身就那么强,方方面面领先于弱国的情况下,强国很少会出现以弱击强的战争,基本都是以强盛的军力布置在战场,赢了是理所当然,输了才叫丢人。 毫无夸张的讲,只有弱国一方才需要千方百计地使用任何手段来获取战争的胜利,那是因为不使用手段就真的无法取胜。强国会讲究稳重,能够依靠绝对的实力平推就不会给自己凭空添加不可知的因素,毕竟任何一个计谋其实都是带着风险,绝绝对对不存在一定成功的计谋。 徐正在这一场战争中不是没有韬略,像是用本部主力吸引晋军的最大注意力,外围战场的几支兵马去攻城掠地,其实就是谋略的一部分。 从某一方面来讲,要对比徐正与谢石定位的话,徐正是将目光放在了战场全局,谢石只是将目光盯在淮水主战场,孰高孰低一目了然。 徐正的眼界之所以高,不是他在才能上面天生胜于谢石,是汉国的整体环境所致。就好像曾经的三国时期,出身中原的那些人着眼的是再次一统天下,出身于南方的人只是想要进行割据,一开始的眼界就决定了战争的走向,眼界决定了奋斗的终极目标,后面也的确是给中原的诸侯将天下再次一统。 汉国不需要什么制造名将的活动,从上到下都不需要,不应该出现一人带动全军的氛围和空间,展现出集体的强大才是主流,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是刘彦在做预防。 任何一个可以让名将来影响军心士气的国家,名将的存在对于国家是一种实打实的威胁,且不谈割据的可能性会无限大,君王也必然忌惮名将的存在。需要来思考的是,名将死了之后,国家还打不打仗了? 从清晨爆发的战事哪怕是到了中午的午餐时间都没有停止,双方各有损失之下,战场左右两翼一直是僵持状态,中心部位则是在拉回的拉伸。 “鹰杨军府已经完全折进去,建威军府和杨武军府折损大半,威厉、威寇、威虏、威戎等军府亦是各自折损超过一成。”孙绰的整个脸都快扭曲了,他努力让自己的嘴唇不哆嗦,问道:“是不是将建威军府和杨武军府撤下,余部也是稍微进行休整?” 东晋小朝廷的军制很多都是继承自曹魏时期,又因为是世家分治的情况会稍微有些不同。军府其实就是幕府之下的一个单位,就好像是杨隋时期的“卫”与“折冲府”之间的区分。 谢石现在是东晋小朝廷的征北大都督,以都督的官职建立征北幕府,其下的军队会有各个大大小小的军府,例如刘建的鹰杨军府就是一万人的建制,那些“威”级别的军府则是只有三千人的满编编制。 东晋小朝廷目前是延续西晋朝廷的军队编制,“四征将军”位次于三公,随后是“四镇将军”,其后还有中军将军、镇军将军、抚军将军这三个与四镇同一品阶的将衔。往下就是“四安将军”,另有“四平将军”,正品的将军号是到了前、后、左、右四名将军结束。 到了前将军、后将军、左将军、右将军以下,为了一些文官可以堂而皇之的指挥军队又安置了征虏将军、冠军将军、辅国将军、龙骧将军等号,不过后面这些一般是被视为杂号将军。所谓杂号就是只有将军的职位,没有军队编制。 建威将军、振威将军、奋威将军、广威将军m.024LQT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