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游不去上朝,不代表他不关注朝堂上的事,相反,他不上朝比要上朝的时候还忙碌。 启文堂中,秦游背后挂着夏京的大舆图,屋子里坐的全是人。 有书院的大儒,骑司的人马,越王府的护卫,东海平乱的班底,各个金牌银牌打手等等,足有五十人。 “给我想,给我好好的想!” 秦游拿着个破木棍子,红着眼睛说道:“还有什么事,什么弊端,什么漏洞,什么需要,可以通过咱们书院的学识,可以结合咱们书院教授的知识来表达出来,来变成奏折,来体现出来!” 秦游明显有些词不达意了,但是大家明白他的意思。 秦游看不惯议政殿中的风气,看不惯朝堂上的做派,想要通过这种方式,首先来改变奏折长篇大论全是废话的陋习。 一群人苦思冥想,绞尽脑汁。 说句实在话,议政殿上的人如果都是饭桶废物,夏朝也不可能混到今天。 弊端,绝对是有的,要说全是弊端,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,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。 这些时日,秦游变着花样折腾朝堂上的君臣们,虽说言之有物,可总不能鸡蛋挑骨头吧,书院派系自己的事,上奏也就上奏了,怎么说都行,事关其他衙署的话,就要投入大量人力去进行调查了解,费时费力,还不讨好。 不过对于秦游这种找事精神,作为院长的廖文之表示出了高度赞扬,加之大家也了解秦游的初衷和苦心,倒是没有怨言,只是觉得最近头发掉的厉害。 扔掉充当教鞭的破木棍子,秦游对乔冉打了个眼色,二人双双走出启文堂。 随意找了个台阶坐下,秦游耷拉着脑袋说道:“不够,时间不够,时间真的是不够了。” 乔冉深以为然。 秦游所说的时间,是说天子御驾亲征的时间,大量的优良军马已经从各道送了过来,秦狰也不再守护番薯了,而是操练各大营京卫。 天子虽然这几天不提御驾亲征的事了,可种种迹象表明,日期很快就能定下来。 侧目看了眼秦游,乔冉问道:“陛下已经习惯了书院的奏折,太子观政时,陛下也会问他的意见,我倒是觉得,如今这局面已经很好了,你为何还要着急。” “怎么不着急,权利,我要权利啊,不是,不是我要,是秦老大放权给秦玄。” “放权?”乔冉不明所以:“太子监国已是板上钉钉的事,你有什么可担忧的。” “我要一种风气,一种认知,就是秦玄处理政务的话,不会遭到臣子们的排斥和阻拦,让他们形成一种意识,一种如果是秦老大在的话,秦老大也会这么处理的意识。” “原来如此。” 乔冉听明白了。 这种事,他能想象的出来。 秦玄监国,最大的问题不是来源于繁琐的政务,而是臣子们的态度。 可想而知,如果秦玄处理什么事触犯到了其他臣子的利益,那么这些臣子们就会说如果是秦老大在的话,肯定不会这么处理,肯定会如何如何的。 那么到了最后,无论是秦玄妥协,还是臣子们妥协,都会出问题。 秦玄妥协,说不定会遭受打击,永远走不出秦老大的阴影。 臣子妥协,口服心不服,因为是妥协,而不是支持,还是政令不通,反而浪费了更多的时间误了更多的事。 只有让秦老大在御驾亲征前,表现出愿意改革,想要改革,并且支持秦玄改革的态度,这些臣子才会配合秦玄。 而且乔冉也知道,虽然秦游嘴上不说,可按照他的性子,一旦秦老大离京后,势必会怂恿秦玄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。 如果臣子们有了预感,已经习惯,事就好办多了。 如果秦老大没有表态,臣子们知道秦玄是瞎折腾,那么就会无动于衷,阳奉阴违。 “哦对了,骑司扩招的事,折子递上去了吗?”秦游问起了另外一件事:“都快小半个月了,秦老大还没给个准信,京中的饭桶太多了,骑司都不够用了,调查不过来了都。” “没递折子,递了个条子。” “条子?” “是的,给了白公公,之后就没了音讯。” “大哥你正式一点好不好,咱走走正规程序,你好歹写个奏折啊,加强骑司业务能力,扩编名额,提高待遇,为秦老大奉献一辈子之类的,你递给条子算什么事啊。” 乔冉耸了耸肩:“平日里我都是递条子的。” “怎么不见面说?” “去了敬仪殿,陛下就在批复奏折,我一等就是几个时辰,谁愿意和他消磨那功夫。”m.024lqt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