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令之共食,随口问杨舟如何。 李令之说人挺活泼,处得高兴。 李慈扭过脸就将人叫去陪读,过两天和李令之直夸他有意思,一点也不拘束,原就是东宫的人,他居然完全不知道,琢磨着要换个岗位,先放在身边再说。 从此,杨舟就不太能来了,李令之一人二职,很快彻底取代。 杨学士对新学生的观感很不错,老少相处甚欢,这回难得不赞同,“阿舟登科太年轻,合该再学几年洗一洗轻浮。” 李令之本就是长辈膝下长大的,与杨学士相熟后胆子大起来,说话也理直气壮的多,自觉十分无辜,“老师,殿下听闻士安孝顺才召见他,可不敢说是因为我随口一句,以裙带仕进。” “先帝与今上皆是女子,天下谁人不是天子门生,谁人不依附裙带?倒也不用这么谨慎。”杨学士慢悠悠说道,“君子以顺德,积小以高大,阿周年少,本就跳脱,我也是恐他骄狂。” 李令之忍不住道:“您可真严格,士安初授官时已经比很多人稳重了。“ 杨学士捋了捋飘逸的长胡子,道:“我看希真,也是一样的呀。” 李令之一愣,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。 弘文馆的日子一晃两月,杨学士早摸清李令之的底。 学的不能说坏,但以他的标准,的确夸不了。 记性好,书背得好,重点出乎意料抓得也准,写策文却很生疏。因早早入仕,公文驾轻就熟,透着熟练的冠冕堂皇。真让她下场,明经大约还使得,勇闯进士科怕是到红颜白头也没可能出人头地。 不过一想到她是从靖王与淮南王溺爱中长出,就觉得能有心向学已经谢天谢地——有了对比,底线就是这么容易被打破。 杨学士是清明的人,罕有地感到困惑。 他从这位年轻县主身上捉到一缕与逝者隐约的相似,不知她是天生如此,还是由人不动声色培养。 * 自半个朝廷移居熙山,天像破了个缝不上的豁口,开始变着法儿的下雨。 或细细靡靡,或阴沉绵绵,或迅疾爆裂,将燥热夏季拖欠的雨水一气泄落,冲坏上京城好几处沟渠,似要将整座城泡发。 待雨势终于停歇,日拨云开,用尽力气,于是一气冷下去。 暗淡与消沉席卷宫城,绿叶染黄,嫩枝枯焦,花草树木褪去鲜亮的颜色,凋谢的凋谢,零落的零落,委顿在地的被风无情刮擦,发出脆脆惨惨的哀叫,某种萧条的凄冷回荡所有听者心头。 秋冬交接时的冷毫无道理,风霜刀剑般片人筋骨。李成平常年因李令之的单薄焦虑,见秋风越来越烈,勒令她外出必须加夹棉里衣,又趁和太子吃饭,卖惨说弘文馆年久失修,将作消极怠工,藏书房雪洞一般,怕你小姨冻坏云云。 念叨得李慈也开始担忧,早早命人搬去炭火,幸而杨学士是老人家,这行为才没显得太夸张。 李令之自拜师,就渐渐与杨家人相熟。 杨氏本家硕果仅存老、中、青各一对,杨学士上京后才成婚,夫人姓窦,长子携妻正在外任上,次女早逝,留下一女,如今面前尽孝的便是杨舟与外孙女钟五娘。 窦夫人好玄学,钟五娘天真活泼,李令之虽然不管洞玄观,毕竟是她的道场,索性投人所好,相约去观里听俗讲。与窦夫人听听故事,聊聊道,领钟五娘去包木樨花瓣酿蜜,不几回已然仿佛亲如一家。 李令之做惯小辈,听钟五娘甜甜唤姐姐,心中十分柔软。她自己最常穿官服,日常也朴素,就从妆匣里挑了几枝小钗送她,见五娘下一回见面戴着,李令之终于理解了秦宫人打扮她时候的快乐。 一日休沐,李令之又去杨府,与钟五娘一同向窦夫人学合香,杨学士则在旁边点评。 场面无比和谐,谁也没觉得缺了什么,直到杨舟现身。 钟五娘先瞧见的她哥哥,豆蔻少女,天真水灵惹人欢喜,稚嫩的嗓音直往他胸口插刀:“阿兄,你怎么回来了啊?” 全场目光加在杨舟身上,个个仿佛在问:“你谁?”他被表妹一问,茫茫然中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姓不姓杨——难道他不该回来? 李令之衣袖掩面,努力闷笑。 窦夫人令他坐到祖父身边,自顾自上课。 杨舟到送李令之离去,才郁闷道:“钟离,不厚道啊,怎么阿翁阿婆妹妹全给我抢了?” 李令之好脾气地笑:“士安兄真觉得我不厚道,可以改口叫师叔嘛。” 杨舟登时闭了嘴。 —— 辈分比樱妹能打的没几个。 时间线轻松一拉,明天阿昭出场√ (终于到这儿了_(:з」∠)_m.024lQt.com